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基础
(第2版)

谢幼如 李克东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课后题

1.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其基本程序如何?
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嗯,用户给了我一个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的文档,然后提了三个问题。我需要仔细看看这些问题,然后从文档里找到答案。首先,用户问的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和基本程序。我记得在第一章里,1.1节讲的就是这个,应该能找到相关信息。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这部分可能在1.3节。第三个问题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应该在1.4节。我需要确认每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准确,并且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另外,用户可能是在学习这本书,需要复习或者做作业,所以答案需要清晰明了,直接对应问题。可能还需要注意章节中的小标题,比如1.1.1和1.1.2分别讲的是特征和程序,要分开回答。同时,要注意文档中提到的例子和具体内容,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部分,比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有四个: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教育技术学还有复杂性科学和大数据范式的特征。基本程序分为准备、现象、实体、本质四个阶段。任务是揭示事实、探求规律、建立理论。作用包括促进学科发展、规范研究、丰富内容、推广成果。

可能需要用更简洁的中文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学术化的术语,但又要准确。同时,注意用户可能希望答案结构清晰,分点列出,这样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最后,确保没有错误,比如章节引用正确,内容对应无误。

问题解答:


1.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其基本程序如何?

特征:

  1. 程序化:科学研究需遵循系统性步骤(如图1-1),包括选题与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判断、理论构建。
  2. 客观性:基于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3. 数量化:重视量化分析,利用数学工具处理数据。
  4. 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现代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软件)提升研究精度。

教育技术学的额外特征
复杂性科学范式:整合多方法解决跨学科问题,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
大数据范式:通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量化行为,提升研究科学性。

基本程序(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建立假设。
  2. 现象阶段:收集数据(观察、调查、实验)。
  3. 实体阶段:整理、分析数据,提炼规律。
  4. 本质阶段:归纳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2.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 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教育技术应用中的真实现象与关系。
  2. 探求科学规律:分析数据,发现教育技术作用于教与学的本质联系(如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3. 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 定义核心概念(如“混合学习”)。
    • 构建理论体系(如教学设计理论)。
    • 预测技术对教育的潜在影响。

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1. 促进学科形成与发展:通过科学方法深化对教育技术规律的认识,推动学科成熟。
  2. 规范研究过程:提供标准化步骤(如假设检验、数据分析),确保研究严谨性。
  3. 丰富学科内容:引入系统论、信息论等方法,拓展研究视角(如网络学习行为分析)。
  4. 推广研究成果: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总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以科学性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如技术整合),通过规范化的程序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第二章课后题和可能出题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两章课后题必有原题

最可能考 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背诵一个模版方案,类似于英语作文模版。

第三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需要AI生成一份,大概看一下

第四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践是重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