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经理逆袭指南:从零基础到精通,非常详细收藏我这一篇就好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复盘时刻,回首2024,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艰难转型、边界认知、抓住新机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复盘时刻,回首2024,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艰难转型、边界认知、抓住新机会
艰难转型
2022年底,我从360离职,加入字节,正式开启从产品经理向业务运营的转型之旅。
坦率说,放弃自己深耕十几年的岗位经验和成就,在38岁的年纪职场归0,投入一个完全未知的新领域,在别人看来就是脑子抽了,想不开。
但放眼十年后看现在,我觉得是个必然要做的选择。
第一,互联网行业红利消退。 C端产品成熟度高,头部效应明显,靠堆流量弯道超车的机会渺茫;B端产品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盈利困难。结果就是只会“接需求、画原型、跟项目”的产品经理,竞争力越来越弱。相对的,借势大平台搞流量、挖用户、提策略、做转化,往往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现金流。
第二,企业对拿结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角度看,公司部门会分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在大多数企业,产品经理会被归到成本中心,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这就导致产品经理的产出很难和最终结果挂钩,职业价值感也会越来越弱。相对的,直接接触一手用户需求,结合产品+运营+服务等手段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一线业务人员,更容易拿结果,被企业认可。
第三,产品经理上升通道受限。 10年前的产品经理,与其说是靠需求洞察和产品创新获得用户增长,不如说是借资本助推、成本优势和监管漏洞积累到的原始流量。如今,资本撤退、产品维护成本持续增高,留住用户比拉新用户重要得多,而这一赛道是运营的主场,产品会作为支撑方,较为被动。
因此,以“拿结果”为目标倒推,跳出产品视角,站在业务、销售、公司经营视角看产品,是我认为23年一定要尝试的。
而实际情况是,这个决定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的高的多。
第一,行业经验无法迁移。你要面对的,不只是产品岗位向运营岗位的角色改变,还有流量业务向垂直业务迁移后的经验缺失。如不能在短期内把新业务领域的经验补齐,开展工作会举步维艰。
第二,团队信任难以建立。通常一家企业的业务负责人,职级高、管理半径广,高层会给到充足资源支持。但越是这样,要求和期待也会越高。而作为跨行入局的新人,又是空降领导,很容易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尴尬局面,无法服众,短期内也很难让高层看到结果。
第三,思维定势带来的执行偏差。产品思维习惯于定框架,推资源,控时间,按计划落地方案。运营思维则要求拢资源、找方法、解问题,快速验证。运营是从一线实操中锻炼出来的,产品是从宏观模型中架构出来的。想转运营,必须亲自跑完每个业务流程,心里才能有数。而很多产品经理往往没有这个意识,同时公司也不会给你这个时间。
这条转型之路,我在字节探索了9个月,在正和岛探索了3个月,截止今日,有收获、有成长,但仍未拿到结果。但我相信自己正在持续向正确的路前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加油!
边界认知
虽然我坚定地认为转型是条必经之路,但如何找到发挥自我优势的最佳路径,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一年时间我时常在思考:之所以转型如此困难,除了经验、习惯、组织环境等客观条件外,是否还有主观因素影响?
带着这个问题,我被一位职场前辈提醒,测试了自己的MBTI,发现是ISTJ人格。
适合ISTJ类型的职业,通常是那些需要秩序、逻辑和精确性的领域。这天然就是适配产品经理,以及程序员岗位的。
而运营和业务驱动型岗位,往往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适应性。MBTI性格类型中,ENFP和ENTP可能与这类岗位更为匹配。
当然,我并不认为其他类型的人不能做业务,不同个性类型的人,在这个位置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技能。但认清边界,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会让自己更冷静地看待问题,避免焦虑。
我觉得更适合产品经理转型业务的道路,是深入一线、定义问题、梳理逻辑、逐步拆解,先拿到1个小结果,再基于数据迭代优化。而不是一下步子迈的太大,承接不住,疲于奔命。
抓住新机会
2023年最热话题,以及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新机会,相信非AIGC莫属了。
虽然我也是最早感受到这波趋势的人,但由于这一年都深陷转型困境,也就一直没抽出时间体验AIGC工具带来的变革。
直到11月,借助帮公司“组建AI学习社群”的契机,我开始疯狂吸收AI知识,把市面上几乎所有热门AIGC产品都体验了一遍,这一玩就停不下来了!
之前有看过一张投资机构Coatue发布的AI研究报告。如下图:
在未来,AI可能会彻底改变公司组织架构。原来是一个部门一个负责人加几个组员。AI时代,则是一个AI工程师+一个AI助手+多个芯片组成一个部门。扩大业务,不再是扩大人数,而是扩大算力。
今年下半年,大家常听的一句就是“AI不会淘汰人类,但市场会淘汰不会AI的人”。虽然实际情况没那么夸张,但会用AI,能极大降低你在职场工作流、内容生产和产品设计上的成本,各行各业都可以融合AI来降本增效,这就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我坚信AIGC是大势所趋,它将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质量及企业的运营模式。
在个人职场中,AIGC技术将使工作自动化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生活方面,它可以通过多模态生成机制,给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带来更多自由度和多样性。
对企业而言,AIGC不仅能优化决策过程,还能开辟新的市场机遇。
总之,AIGC的崛起,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未来,它可以激发新的生产力,改写我们世界的运行规则,我也会把24年的精力更多投入在AI领域和产业需求的结合上,做AI知识的传播者和产品缔造者。
回顾2024,对我而言是个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一年。经历了艰难转型的痛苦,也见证了无数温暖与希望的瞬间。
展望2025,我希望能带着这一年的学习与经验,迎接更多机遇,实现成功转型的职业目标。愿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中的方向,勇往直前,让梦想照进现实。加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行AI产品经理,毕竟大行情不是太好,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想转行的互联网人,AI产品经理,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我在大厂做了多年的AI产品经理,还是想给大家一些经验和方向⏩
🔥AGI大模型在行业大火,AI产品经理到底要学哪些内容,和算法工程师有哪些区别,转行AI产品经理要学哪些东西,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决定把宝贵的AI知识分享给大家。 至于能学习到多少就看你的学习毅力和能力了 。我已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AI大模型学习路线
如果你对AI大模型入门感兴趣,那么你需要的话可以点击这里大模型重磅福利:入门进阶全套104G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扫描下方csdn官方合作二维码获取哦!
这是一份大模型从零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线大纲全览,小伙伴们记得点个收藏!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大模型全套视频教程
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LLM面试题合集
大模型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大模型项目实战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