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const int c的c是可以被取地址的,尽管是常量。所以以是否为常量来判断是否为右值是错误的。

左值与右值正确的区分方法是是否能够被取地址。(能被取地址也就代表着是一个持久状态,即有持久的存储空间的值)

常见的左值有我们定义的变量、对象,或者解引用表达式和传引用返回。(比如`string s(“2077”);然后s[0]就是一个传引用返回值,也就是一个左值)

常见的右值有常量、(表达式求值过程中创建的)临时对象、匿名对象。

左值引用和右值引用可以交叉引用但是有条件:

  • const左值引用可以引用右值

  • 右值引用可以引用move(左值)

    (move是库里面的一个函数模版,本质内部是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涉及一些引用折叠的知识)

类型是我们对内存里一块空间的定义,而C++是可以对类型进行转换的,也就是对内存空间不同的解释。

类型决定了语法意义上我们怎么对这块空间的数据进行处理。
拿链表指针和迭代器举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ptr和it同样都是4个字节存放地址,但是却解释为不同的类型,意义就不同了、
所以我们知道,内存存的是数据,但只是存储数据本身没什么意义,而将数据解释为不同的类型,意义就千变万化了。

3.延长生命周期

这一般指的是临时对象、匿名对象。因为它们一般生命周期只在当前行,而延长后可以与整个域生命周期一样长。但将其从一个栈帧延长到另一个栈帧,是做不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这个str的生命周期不可能延长到main栈帧里去
因为延长生命周期没有改变它的存储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main函数里调用了函数Func1,调用结束后Func1的栈帧是要回收的,下次调用Func2还占用的是这块空间,所以怎么可能将Func1中的str单独延长生命周期呢?
所以要搞清楚延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是指的谁。
延长生命周期没有改变存储位置。
再看一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创建一个匿名对象,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下一句代码之前就析构了,说明匿名对象的生命周期只在这一行。

那么现在使用const左值引用对其生命周期进行延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延长之后它的生命周期就跟着引用走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值引用延长生命周期效果同样如此。

4.编译器对拷贝的优化之所以复杂,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支持c++委员会制定的语法新规则,另一方面要为了c++的高效适当进行优化。
左值引用和右值引用最终目的都是减少拷贝提高效率(左值引用还有其他使用场景比如输出型参数,修改参数或返回值)

(补充)输出型参数:

在C++中,输出型参数通常通过指针或引用来实现,因为函数参数默认是按值传递的,直接传递普通变量无法修改外部变量的值。以下是C++中输出型参数的实现方式:

1. 使用指针作为输出型参数

通过传递指针,函数可以修改指针所指向的内存地址中的值。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函数定义,使用指针作为输出型参数
void calculate(int a, int b, int* sum, int* product) {
    *sum = a + b;       // 修改sum指向的值
    *product = a * b;   // 修改product指向的值
}

int main() {
    int x = 5, y = 10;
    int sumResult, productResult;

    // 传递变量的地址
    calculate(x, y, &sumResult, &productResult);

    cout << "Sum: " << sumResult << endl;         // 输出:Sum: 15
    cout << "Product: " << productResult << endl; // 输出:Product: 50

    return 0;
}

说明:

int* sum 和 int* product 是指针参数,用于接收外部变量的地址。

在函数内部通过 *sum 和 *product 修改外部变量的值。

2. 使用引用作为输出型参数

引用是C++中更安全和直观的方式,可以直接操作外部变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函数定义,使用引用作为输出型参数
void calculate(int a, int b, int& sum, int& product) {
    sum = a + b;       // 直接修改sum引用的值
    product = a * b;   // 直接修改product引用的值
}

int main() {
    int x = 5, y = 10;
    int sumResult, productResult;

    // 传递变量的引用
    calculate(x, y, sumResult, productResult);

    cout << "Sum: " << sumResult << endl;         // 输出:Sum: 15
    cout << "Product: " << productResult << endl; // 输出:Product: 50

    return 0;
}

说明:

int& sum 和 int& product 是引用参数,直接绑定到外部变量。

在函数内部可以直接操作 sum 和 product,无需解引用。

3.指针和引用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使用输出型参数的场景!

  • 需要从函数中返回多个值。

  • 需要修改传入的参数值。

  • 避免返回大型对象(通过引用或指针传递,避免拷贝开销)。

5. 示例:返回多个值

以下是一个返回多个值的示例,使用引用作为输出型参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uple> // 如果需要返回多个值,也可以使用std::tupl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getResults(int a, int b, int& sum, int& diff, int& product) {
    sum = a + b;
    diff = a - b;
    product = a * b;
}

int main() {
    int x = 10, y = 4;
    int sum, diff, product;

    getResults(x, y, sum, diff, product);

    cout << "Sum: " << sum << endl;         // 输出:Sum: 14
    cout << "Difference: " << diff << endl; // 输出:Difference: 6
    cout << "Product: " << product << endl; // 输出:Product: 40

    return 0;
}

5.左值引用的不足:
部分函数返回场景,只能传值返回,不能左值引用返回。
当前函数的局部对象,出了当前函数的作用域生命周期到了销毁了不能左值引用返回,只能传值返回。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这⾥的传值返回拷⻉代价就太⼤了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int numRows) 
	 {
		 vector<vector<int>> vv(numRows);
		 for(int i = 0; i < numRows; ++i)
		 {
			 vv[i].resize(i+1, 1);
		 }
		 for(int i = 2; i < numRows; ++i)
		 {
			 for(int j = 1; j < i; ++j)
			 {
				 vv[i][j] = vv[i-1][j] + vv[i-1][j-1];
			 }
		 }
		 return vv;
	 }
};
int main()
{
	vector<vector<int>> ret = Solution().generate(100);

	return 0;
}

不优化的情况下编译器还要拷贝两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new的话,忘记释放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

一种较老的比较好的解决方式(输出型参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generate(int numRows,vector<vector<int>>& vv) 
	 {
		 for(int i = 0; i < numRows; ++i)
		 {
			 vv[i].resize(i+1, 1);
		 }
		 for(int i = 2; i < numRows; ++i)
		 {
			 for(int j = 1; j < i; ++j)
			 {
				 vv[i][j] = vv[i-1][j] + vv[i-1][j-1];
			 }
		 }
	 }
};


int main()
{
	vector<vector<int>> ret;
	Solution().generate(100,ret);
	
	return 0;
}

但这样写,用的角度,多多少少很别扭。

因为c++委员会更新标准较晚,编译器的设计者选择先从编译器的角度进行优化。

编译器的第一轮优化:“跳过中间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左边这样到右边这样)

namespace bit
{ 
	 string addStrings(string num1, string num2)
	 {
		 string str;
		 int end1 = num1.size() - 1, end2 = num2.size() - 1;
		 int next = 0;
		 while (end1 >= 0 || end2 >= 0)
		 {
			 int val1 = end1 >= 0 ? num1[end1--] - '0' : 0;
			 int val2 = end2 >= 0 ? num2[end2--] - '0' : 0;
			 int ret = val1 + val2 + next;
			 next = ret / 10;
			 ret = ret % 10;
			 str += ('0' + ret);
		 }
		 if (next == 1)
		 str += '1';
		 reverse(str.begin(), str.end());
		 cout << "******************************" << endl;
		 return str;
	 }
}

// 场景1 
int main()
{
	 bit::string ret = bit::addStrings("11111", "2222");
	 cout << ret.c_str() << endl;
	 return 0;
}

把优化全关掉的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前两组的构造+拷贝构造是"11111"与 "2222"的,最后的两个拷贝构造一次是str去拷贝构造临时对象,一次是临时对象去拷贝构造ret。

VS2019下的优化,合二为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参数的构造与拷贝构造合二为一了,返回值的两次拷贝构造也合二为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代优化非常恐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是从构造+拷贝构造+拷贝构造到1代的构造+拷贝构造,再到2代的构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变成了,干脆不创建str了,直接创建ret,让str变成ret的别名。
这种优化的思路很像上面说的输出型参数:

vector<vector<int>> ret;
Solution().generate(100,ret);

(编译器优化后,右值引用没有意义了吗?)
答:优化是有限度的,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一些问题也解决不了。

比如在这个场景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不是构造+两次拷贝构造而是构造+一次拷贝构造+一次拷贝赋值的场景
彻底不优化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代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传参是合二为一优化了,但是拷贝构造+拷贝赋值没有优化
2代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代优化是去掉了拷贝构造,本质是让构造和拷贝构造合二为一成一次构造了。相当于一上来就构造了临时对象,让str是临时对象的别名。
编译器优化也是有限度的,优化终止于此了。
C++11出来后这个程序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编译器彻底不优化,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使这样这个效率也高,因为移动构造只是抢夺资源,不会拷贝,代价极低。
……
总结就是C++11之前很依赖编译器的优化,有了移动拷贝和赋值之后,对编译器的优化的依赖很小,只是锦上添花不再是雪中送炭。
一个问题:每个类在C++11后都要写移动构造移动赋值吗?
深拷贝的自定义类型(如string、vector、map…)写才有价值。
而对于浅拷贝的类型来说,编译器的优化小赚一笔,所以移动语义+编译器优化是很无敌的存在。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