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啊,我是北极熊。今天我们不聊具体的 AI 项目,继续跟大家聊点最近人工智能领域非常火的一个概念——多模态 AI。

过去,人工智能一直专注于单一类型的数据处理,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只懂文本,计算机视觉只会看图像。但人类的感知是多模态的,我们不是单靠文字或图像理解世界,而是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信息来做决策。

为了让 AI 更接近人类的认知方式,多模态 AI 诞生了。这项技术能让 AI 同时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让 ChatGPT 不仅能聊天,还能看懂图片,甚至听懂语音指令。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什么是多模态AI。

一、什么是多模态 AI?

多模态 AI,顾名思义,就是能处理多种数据模态的 AI。那么什么叫数据模态呢?数据模态就是指不同类型的信息,比如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甚至传感器数据。 如果一个 AI 只处理一种类型的数据,比如 ChatGPT 只能理解文本,那它就是单模态 AI。而多模态 AI 则能跨越这些数据类型,实现更丰富的信息理解和处理。而这里提到的AI其实主要指的就是大模型了,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LLM。

  • 单模态 AI 就像是专攻一门学科的专家,比如专门处理语言,来和你聊天的chatGPT;专门生成视频的视频大模型,可灵大模型等等。
  • 而多模态 AI 就像是一个全才,能整合多个领域的信息。举个例子,假设你给 AI 一张猫的照片,并问它:“这是什么?”如果它是一个语言模型,也就是说,它只能理解你的问题,却无法“理解”图片。如果它是一个计算机视觉模型,它能识别出“猫”,但无法理解你的提问。而多模态 AI 能既看图像又理解文本问题,最终回答:“这是一只猫。”这就是多模态 AI 的核心能力——跨模态理解和融合。

其实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你使用DeepSeek时,上传附件会提示,只能提取文字部分。但是你在使用ChatGPT的时候,对你上传的附件是没有限制的,图片也可以,这就是DeepSeek目前只能处理文字,但是ChatGPT已经可以处理多模态数据了。

二、为什么多模态 AI 很重要?

我举个例子,之前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其中有一个场景是主角团和对手比赛,比赛的题目是: 给你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这个图片是在哪里拍的。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DeepSeek目前就是处理不了的,因为它只能理解文字。但是ChatGPT就可以理解,如果它的数据库中还包括地图的话,它可能就会直接找到这个图片的拍摄地点。这就是区别!

当 AI 具备多模态能力后,交互会变得更加自然。现在的 AI 助手大多数还是基于文本交互,比如 Siri 和 豆包 主要依赖语音和文字。但未来的 AI 可能会像真人一样,能听、能看、还能理解上下文。比如,你用语音对 AI 说:“这张图的风格像不像梵高的画?”传统 AI 可能只能识别你的语音,但无法看懂图片,而多模态 AI 可以结合语音和图像分析,给你一个准确的回答。

单一模态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 比如,单靠文字描述“一个笑得很开心的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如果 AI 能结合图像,它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再比如,在医疗诊断中,医生不仅依赖患者描述,还要结合 CT、X 光、MRI 这些图像数据来做出判断。多模态 AI 就可以更大程度上的模拟人类,同时结合患者描述和CT图片来给出患者的治疗建议。这自然会比只听患者描述要准确的多。

除此之外呢,很多复杂任务也要求 AI 结合多种数据源才能完成,比如自动驾驶需要同时分析摄像头画面、雷达数据、GPS 位置等。智能安防不仅要识别人,还需要分析声音、动作等信息。电商推荐系统则需要结合用户的购买历史、搜索记录、浏览行为甚至社交媒体内容来优化推荐效果。多模态 AI 可以让这些任务处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三、多模态 AI 的发展历程

多模态 AI 的发展历程其实可以看作是 AI 逐步向“更像人”的方向进化的过程。

最早,AI 只专注于单一数据模态,比如 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 BERT、GPT-3 这样的模型专门用于处理文本,计算机视觉领域的 ResNet、EfficientNet 只用于图像识别,而语音识别系统仅限于处理音频。这个阶段的 AI 就像是一个“偏科的人才”,擅长某一类数据,但无法跨模态理解信息。

到了深度学习兴起的阶段,研究者开始尝试让 AI 结合不同数据类型进行任务,比如让图像识别模型能够生成文本描述,或让语言模型理解一些基本的视觉信息。这种跨模态学习的尝试,为多模态 AI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正让多模态 AI 取得突破的,是近年来大模型的兴起。 OpenAI 的 CLIP 模型让 AI 能够将图像和文本映射到同一个语义空间,使 AI 可以通过文字理解图片,或者通过图片搜索相关文本。这一突破让 AI 具备了基本的跨模态认知能力。随后,DALL·E 这样的模型进一步扩展了 AI 的多模态能力,它能够根据文本描述生成高度匹配的图像,这意味着 AI 已经可以从一个模态(文本)转换到另一个模态(图像)。

到了 GPT-4V 和 Gemini 这样的多模态大模型,它们已经可以处理文本、图像,甚至部分语音任务,让 AI 具备了更全面的理解能力。它们可以不仅阅读文本,还能“看”图片,甚至“听”音频,做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未来,多模态 AI 可能会继续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迈进,让 AI 具备真正跨模态的理解、推理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说,AI 可能最终能像人类一样,不仅能看、能听、能说,还能在不同模态之间自由切换,真正做到“全面感知世界”。

四、博查 API 的多模态之路

那么,多模态 AI 和搜索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搜索引擎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关键词匹配,而是在向更智能的方向进化。传统搜索主要依赖文本匹配,而多模态搜索能让 AI 理解图片、语音等信息。现在已经有相关的技术在研究这方面了,比如智能识图功能,语言输入功能等,但是这些还不算真正的多模态智能搜索引擎。

博查 API 提供的Web Search API 可以同时返回网页,图片,视频 (视频功能现在已经下线,或许在不久之后就可以重新上线?)等内容,实现多模态信息的拓展。

博查API 提供的AI Search API呢,可以智能提取用户搜索中的关键词,返回相关的模态卡信息,这里的模态卡也是多模态的内容哦,比如说,你搜索“西瓜”,就会返回百科卡,从图片到细节详细的介绍西瓜是什么。

五、多模态 AI 的挑战与未来

虽然多模态 AI 很强大,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 首先,技术难度大,不同模态的数据格式不同,如何让 AI 统一理解它们?
  • 再就是,计算成本高,多模态 AI 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训练和推理的成本较高。
  • 此外,数据标注也是一个难题,要让 AI 学会理解多模态数据,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

不过,随着模型优化和硬件升级,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未来,多模态 AI 可能不仅仅用于搜索、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还会深入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让 AI 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总结

多模态 AI 让 AI 更加智能,推动 AI 从“单一理解”向“全面感知”进化。它的应用场景广阔,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搜索引擎领域,已经开始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未来的 AI 可能不只是助手,而是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智能体。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深入解析多模态 AI 如何工作,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敬请期待!


🔗 系列文章推荐:

【轻松认识RAG(一):AI 为何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轻松认识RAG(二):RAG——让 AI“会查资料”的关键技术】

【轻松认识RAG(三):手把手带你实现 博查API + LangChain + DeepSeek = RAG的项目实战】

【轻松认识RAG(四):RAG 的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