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这里是一个专注于前沿AI和智能体的频道~

昨天,OpenAI 悄悄开源了一个完整的客服 Agent Demo,一个基于官方 openai-agents SDK 构建、包含前后端的完整项目。

图片

整个项目还有点意思,算是一个新手教科书级别的多智能体(Multi-Agent)协作范例。我扒了扒它的源码,里面藏着一套关于智能体协作、切换和安全护栏的最佳实践。

图片

核心架构

这个 Demo 模拟了一个航空公司的客服场景。它的架构非常经典,采用了跟上周分享的很多大厂的产品一样,都是 Orchestrator-Worker 架构(讲道理,这个架构名字可能很多,这个词是我经常用的~):

  • 1个 Triage Agent (Lead智能体): 它的唯一职责就是理解用户意图,然后把任务“派发”给最合适的专家。

  • N个 Specialist Agents (专家智能体): 每个专家只负责一个垂直领域,比如:

    • Seat Booking Agent: 负责预订座位。

    • Flight Status Agent: 负责查询航班状态。

    • Cancellation Agent: 负责取消航班。

    • FAQ Agent: 负责回答常见问题。

这种架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高内聚、低耦合。每个专家 Agent 的提示词(Prompt)、工具(Tools)和知识都可以独立维护,扩展起来非常方便,不会互相干扰。

模式一:带状态的智能体切换 (Stateful Handoff)

多智能体协作的核心难题,就是如何优雅地切换,并传递上下文信息。

OpenAI 在这个 Demo 里,用的是 handoff 方案。

Triage Agent 的核心配置如下,它通过 handoffs 列表来定义它可以将任务移交给哪些专家。

triage_agent = Agent[AirlineAgentContext](
    name="Triage Agent",
    model="gpt-4.1",
    handoff_description="A triage agent that can delegate a customer's request to the appropriate agent.",
    instructions=(
        f"{RECOMMENDED_PROMPT_PREFIX} "
        "You are a helpful triaging agent. You can use your tools to delegate questions to other appropriate agents."
    ),
    handoffs=[
        flight_status_agent,
        handoff(agent=cancellation_agent, on_handoff=on_cancellation_handoff),
        faq_agent,
        handoff(agent=seat_booking_agent, on_handoff=on_seat_booking_handoff),
    ],
    input_guardrails=[relevance_guardrail, jailbreak_guardrail],
)

值得注意的是,上边 handoff() 函数里的on_handoff 回调。

比如,当用户想改座位时,Triage Agent 会把任务交给 Seat Booking Agent。在交接的瞬间,会触发 on_seat_booking_handoff 这个函数:

async def on_seat_booking_handoff(context: RunContextWrapper[AirlineAgentContext]) -> None:
    """Set a random flight number when handed off to the seat booking agent."""
    context.context.flight_number = f"FLT-{random.randint(100, 999)}"
    context.context.confirmation_number = "".join(random.choices(string.ascii_uppercase + string.digits, k=6))

这个回调函数会在“交接前”更新共享的上下文(Context),比如自动生成一个航班号和确认码。这样,当 Seat Booking Agent 接手时,它需要的初始信息就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直接开始工作,而不需要再向用户询问。

这个“带状态的切换”模式,可以很好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系统效率。

模式二:低成本的安全护栏 (Guardrail)

Agent 安全是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果用户问一些无关的问题(“写一首关于草莓的诗”),或者试图进行提示词注入攻击(“忽略你之前的指令……”),该怎么办?

OpenAI 的方案是设置“安全护栏”(Guardrail),而且用的是一种非常经济高效的方式。

他们创建了两个专门的护栏函数:

  1. relevance_guardrail: 判断用户输入是否与航空业务相关。

  2. jailbreak_guardrail: 检测用户是否在尝试越狱攻击。

这两个护栏的背后,都是一个独立的、更小、更便宜的模型(gpt-4.1-mini

它的逻辑是:

  1. 在主 Agent(如 Seat Booking Agent)处理用户输入之前。

  2. 先用这个小模型快速检查一下输入的“安全性”和“相关性”。

  3. 如果小模型检测到问题(比如 is_relevant: False),就会直接触发“Tripwire”(绊线),拒绝回答,并阻止请求进入更贵、更强大的主模型。

@input_guardrail(name="Relevance Guardrail")
async def relevance_guardrail(
    context: RunContextWrapper[None], agent: Agent, input: str | list[TResponseInputItem]
) -> GuardrailFunctionOutput:
    """Guardrail to check if input is relevant to airline topics."""
    result = await Runner.run(guardrail_agent, input, context=context.context)
    final = result.final_output_as(RelevanceOutput)
    return GuardrailFunctionOutput(output_info=final, tripwire_triggered=not final.is_relevant)

这种“前置检查”的设计,将安全逻辑与业务逻辑解耦,可以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同时节约成本。

模式三:后端驱动的前端交互

还有一个有趣的设计。当 Seat Booking Agent 需要让用户在座位图上选座时,它会调用一个名为 display_seat_map 的工具。

这个工具的实现非常简单,它只返回一个特殊的字符串:DISPLAY_SEAT_MAP

@function_tool(
    name_override="display_seat_map",
    description_override="Display an interactive seat map to the customer so they can choose a new seat."
)
async def display_seat_map(
    context: RunContextWrapper[AirlineAgentContext]
) -> str:
    """Trigger the UI to show an interactive seat map to the customer."""
    # The returned string will be interpreted by the UI to open the seat selector.
    return "DISPLAY_SEAT_MAP"

前端 UI 监听到这个特殊的字符串后,就会触发渲染“座位图”组件的逻辑。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后端驱动UI”模式,让 Agent 能够控制前端的复杂交互,而不仅仅是返回文本。

如何上手?

这个项目上手非常简单:

  1. Clone 仓库: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enai/openai-cs-agents-demo.git

  2. 设置 API Key:在 python-backend 目录下创建一个 .env 文件,写入你的 OPENAI_API_KEY

  3. 安装依赖:分别进入 python-backend 和 ui 目录,安装依赖。

  4. 运行:在 ui 目录下运行 npm run dev,它会自动同时启动前端和后端。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内容。如果你对构建AI智能体感兴趣,别忘了点赞、关注噢~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一、大模型风口已至:月薪30K+的AI岗正在批量诞生

2025年大模型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

国内大模型相关岗位缺口达47万

初级工程师平均薪资28K

70%企业存在"能用模型不会调优"的痛点

真实案例:某二本机械专业学员,通过4个月系统学习,成功拿到某AI医疗公司大模型优化岗offer,薪资直接翻3倍!

二、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AI取代的不是人类,而是不会用AI的人!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掌握AI工具的从业者生产效率提升47%,薪资溢价达34%!🚀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1️⃣ 提示词工程:把ChatGPT从玩具变成生产工具
2️⃣ RAG系统:让大模型精准输出行业知识
3️⃣ 智能体开发:用AutoGPT打造24小时数字员工

📦熬了三个大夜整理的《AI进化工具包》送你:
✔️ 大厂内部LLM落地手册(含58个真实案例)
✔️ 提示词设计模板库(覆盖12大应用场景)
✔️ 私藏学习路径图(0基础到项目实战仅需90天)

 

第一阶段(10天):初阶应用

该阶段让大家对大模型 AI有一个最前沿的认识,对大模型 AI 的理解超过 95% 的人,可以在相关讨论时发表高级、不跟风、又接地气的见解,别人只会和 AI 聊天,而你能调教 AI,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和业务衔接。

*   大模型 AI 能干什么?
*   大模型是怎样获得「智能」的?
*   用好 AI 的核心心法
*   大模型应用业务架构
*   大模型应用技术架构
*   代码示例:向 GPT-3.5 灌入新知识
*   提示工程的意义和核心思想
*   Prompt 典型构成
*   指令调优方法论
*   思维链和思维树
*   Prompt 攻击和防范
*   …

第二阶段(30天):高阶应用

该阶段我们正式进入大模型 AI 进阶实战学习,学会构造私有知识库,扩展 AI 的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 agent 对话机器人。掌握功能最强的大模型开发框架,抓住最新的技术进展,适合 Python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

*   为什么要做 RAG
*   搭建一个简单的 ChatPDF
*   检索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向量表示(Embeddings)
*   向量数据库与向量检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 RAG
*   搭建 RAG 系统的扩展知识
*   混合检索与 RAG-Fusion 简介
*   向量模型本地部署
*   …

第三阶段(30天):模型训练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一份大模型 AI相关的工作,自己也能训练 GPT 了!通过微调,训练自己的垂直大模型,能独立训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掌握更多技术方案。

到此为止,大概2个月的时间。你已经成为了一名“AI小子”。那么你还想往下探索吗?

*   为什么要做 RAG
*   什么是模型
*   什么是模型训练
*   求解器 & 损失函数简介
*   小实验2:手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并训练它
*   什么是训练/预训练/微调/轻量化微调
*   Transformer结构简介
*   轻量化微调
*   实验数据集的构建
*   …

第四阶段(20天):商业闭环

对全球大模型从性能、吞吐量、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在云端和本地等多种环境下部署大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创业方向,做一名被 AI 武装的产品经理。

*   硬件选型
*   带你了解全球大模型
*   使用国产大模型服务
*   搭建 OpenAI 代理
*   热身:基于阿里云 PAI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   在本地计算机运行大模型
*   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   基于 vLLM 部署大模型
*   案例:如何优雅地在阿里云私有部署开源大模型
*   部署一套开源 LLM 项目
*   内容安全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   …

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学习就会有挑战。天道酬勤,你越努力,就会成为越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你堪称天才。然而,如果你能完成 60-70% 的内容,你就已经开始具备成为一名大模型 AI 的正确特征了。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