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环境这么差,很多公司却业绩暴涨
这是AI应用的更高阶形态,它不再是简单替代或优化某个环节,而是从根本上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甚至是商业模式,实现人与AI的深度协同与分工,从而系统性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企业AI落地,其实是企业文化重塑的过程,只有当整个组织都具备了AI素养,员工具备了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AI的价值才能真正。未来已来,留给“预测”者的时间不多了,即便不做开拓者,也要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掉队者,这是底线,这个
最近,K哥在江浙沪一带走访了十多家企业,从零售到金融,再到物流、制造等等,期间也和多位CIO、业务负责人深入交流。走访下来,不禁让我这个资深IT从业者大感惊讶,我原以为AI对很多企业来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概念或观望层面,没想到人家早已把AI应用到了实际生产、运营、管理当中,并开始实打实地为企业省钱、赚钱,增效甚至重塑业务。本文就来聊聊,这次企业走访的收获与思考。
01
AI正在帮助企业省钱和赚钱
“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主旋律,而AI正日益成为这个主旋律中最强劲的音符。在与一家零售企业CIO的交流中,对方告诉我,早在去年年底他们就将客服系统接入大模型,不仅处理效率提升超40%,客户满意度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且还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像客服这种低水平重复劳动的场景,是非常适合用AI提效的,国外很多知名企业就是典型案例。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国著名的打车平台Lyft接入Claude后,客服助手处理时间缩短了87%。这意味着原本需要15分钟处理的客户问题,现在只需不到2分钟。金融行业的 Mastercard(万事达卡)借助Phenom 的AI招聘系统,通过AI筛选简历、智能匹配岗位,甚至辅助初步面试。一套组合拳下来,面试效率直接提升了85%。还有全球物流巨头DHL,一直在探索如何优化“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在引入AI大模型技术后,通过分析海量历史数据、实时交通状况、天气预测等多重因素,动态优化配送路径和包裹分配,不仅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还为公司节省了非常可观的运营成本。
无论是K哥接触的零售企业,还是这些世界级巨头,这些案例都只是AI在现实企业应用的冰山一角。如今,AI正在以各种形态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这已不再是“要不要用AI”的问题,而是“用AI还是被淘汰”的生死抉择。
02
企业AI落地的三类场景
在和这10多家企业的接触中,我发现AI在企业中最有效的落地场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可以归为三类:让机器比人做得更快、比人做得更好、比人更“聪明”。
1、AI比人做得更快
在企业运营中,存在大量重复、高频的任务,这些工作不仅耗费员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容易出现人为失误。而 AI能够轻松实现流程自动化,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K哥在一家金融公司拜访的时候,CIO向我展示了他们的智能营销系统,该系统能处理近80%的常见产品咨询,可以把大量销售人员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服务更有价值的客户。系统上线三个月后,销售额提升了15%。
除了客服、营销场景,像数据录入、简历筛选、会议纪要、单据审核等重复性高、规则明确、人工操作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的工作,都会逐步被AI“接管”。AI将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数字员工”,不仅可以7x24小时在线,而且效率高、错误率低、情绪稳定、不抱怨……不管大家喜不喜欢,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员工所难以竞争和媲美的。
2、AI比人做得更好
还有些工作,人很难做到,但AI却能做得“更好”。比如在一些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多因子复杂关联分析,或者需要持续高强度、高精度作业的场景,AI的能力往往能轻松超越人类的生理或认知极限。
这次我参访了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他们的“视觉质检”系统就把我惊呆了。工厂的技术人员向我介绍,这套AI视觉系统能在生产线上以每秒60个零件的速度,进行全方位检测,而且可以精准识别人眼所无法察觉的微小缺陷。AI的这类应用场景,我以前也听说过,但当你到生产一线亲眼目睹的时候,还是会感到极大的震撼。这样的精细度、这样的高强度,绝对是我们人类员工,所不敢想象的。
除了高精度识别类的工作外,AI在创意内容生成方面,也越来越有“比人做得更好”的趋势。前段时间“童话大王”郑渊洁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当前 AI 生成文本的质量已然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并感叹“AI 写得真好,杀了我也写不出来,作家是一定会被取代的。K哥自己就是内容创作者,我不敢像郑先生那样断言“作家将被AI取代”;但我相信AI一定能够很好地辅助作家。我自己创作时,有时候也会借助AI搜索素材、学习专业知识、完善观点。
其它比如制作营销海报、程序员编程之类的工作也是如此,在某些方面,AI都可以做得比人更好,虽然有时候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AI确实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好助手,可以更好的帮我们拓展自身能力所不能及的新边界。
3、AI比人更聪明
这是AI应用的更高阶形态,它不再是简单替代或优化某个环节,而是从根本上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甚至是商业模式,实现人与AI的深度协同与分工,从而系统性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当AI深度介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它就能够基于全局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超越个体经验的洞察,辅助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比如,一些企业利用 AI 数据分析工具,对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供应链情况等进行深度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海量销售数据的分析,AI 可以预测产品销量,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
另一方面,AI 还能有效推动企业“敏捷组织”的构建和发展。企业可以根据 AI 分析结果,快速调整部门设置和人员分工,打破传统组织架构的壁垒,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人与 AI 的协同模式,可以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更加灵活高效地运作。K哥这次参访的一些企业中,有好几家已经开始考虑基于AI新技术下的人事和组织架构的变革了。
03
企业AI落地的血泪史:三条宝贵实践
AI落地企业,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还包括高层对AI的认知、业务形态、组织架构、人员技能等方面的协同。在与老板及CIO的交流中,K哥总结了几条他们推动AI在企业落地过程中的血泪教训,让大家少走弯路。
1、高频刚需、容易看到效果的场景优先
在参访中,一位CIO告诉K哥,最开始“拥抱”AI的时候,他们尝试了技术难度大、周期较长的项目,结果耗时耗力却越来越难获得管理层支持。好在他们机灵,快速做出调整,转向从业务痛点出发,优先选择高频刚需场景,先后梳理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最终确定了产品质检、智能排产和售后服务作为优先落地场景,并很快取得成效,重新赢得领导的支持。
K哥遇到过的不少企业,也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引入AI初期,就盲目“贪大求全”,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但这恰恰是大忌,既很难看到成果,又消耗了成本,透支了耐心。全球知名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曾提出一个"AI应用场景评估矩阵",从"场景价值度"和"落地可行性"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横轴是“落地可行性”,从左至右代表可行性从低到高;纵轴则是“场景价值度”,由下至上代表价值从低到高;进而将整个空间分成了优先部署(右上角)、次优部署(左上角)、量力而行(右下角)、长期关注(左下角)四个区域。
无疑,右上角“优先部署”的区域,才是高价值、高可行性的场景,也就是最应该优先投入的“黄金地带”,其本质和我们技术人所熟悉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MVP思维,异曲同工。而其他几个区域,则应视自身整体情况、业务情况做出审慎选择。
2、“满血版”大模型不是万能钥匙
当下很多企业一上来就追求参数量最大的模型,DeepSeek R1 “满血版”是标配,而且还非要私有化部署,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大家都知道,越大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越高,部署和维护也更复杂。而在很多时候,企业实际的业务场景,往往并不需要那么强大的“火力”。K哥就遇到一家企业,他们最初尝试用某个超大参数模型,来做内部知识库问答。结果发现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对于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个泛用型大模型的表现并不是很理想。后来他们切换到一个经过行业数据精调的中小规模模型,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成本也大大降低。
大模型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要能找到大模型能力与企业应用场景之间的“舒适区”或“最佳匹配点”。大模型也不见得非要私有化部署,除非你的行业有明确数据监管及安全要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调用云平台或大模型厂商的API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3、重塑组织能力与提升员工AI技能
K哥公司曾为好几家大型企业,提供过AI咨询及深度服务。我们的合作往往是从AI思维和技能培训开始的。通常K哥团队会先对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进行AI科普和前沿趋势解读,打破他们对AI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建立正确的认知。然后,再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开展定制化的AI技能培训,比如教业务人员如何使用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教技术人员如何开发和部署AI应用。从项目的结果来看,思维的升级比技能的提升更重要,一定要先让员工理解,AI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赋能的。
接下来就是业务场景梳理,K哥团队会和企业团队一起,深入业务一线,共同识别和梳理AI的应用场景,将AI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最后,我们会选择1-2个核心业务场景作为试点项目,基于我们的企业大模型操作系统,与企业共同搭建AI应用,手把手地帮助他们跑通第一个MVP(最小可行产品)。
企业AI落地,其实是企业文化重塑的过程,只有当整个组织都具备了AI素养,员工具备了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AI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化。
德鲁克说过:“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K哥这次企业参访,最深的体会是,AI浪潮已经汹涌而来,有人还在观望“预测”,有人已经开始动手“创造”。未来已来,留给“预测”者的时间不多了,即便不做开拓者,也要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掉队者,这是底线,这个时代的底线。
最后多说一句,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AI落地,K哥发起了“企业AI落地 私董会”公益活动,在线解决企业AI转型遇到的疑难杂症,本期招募10人。如果你是企业老板、AI项目负责人,欢迎报名参加。扫码填写信息,活动助理会联系你进行面试,通过后即可参与活动。
作者| Mr.K
编辑| Emma
号主简介
Mr.K,黄哲铿,「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任海尔、中通快递、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AI产业观察、企业AI应用实践、领导者成长。
- END -
精选好文: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