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你的提示词突然失效了?

 

之前训练AI就像教小朋友画画:先画轮廓再涂色(Chain-of-Thought),或者直接展示几幅完整作品(Few-shots)。

但现在AI突然进化成了美术生,它开始学会自己构思画面了!

这就是RL/RLHF模型(DeepSeek-R1、GPT-o1)带来的改变:

  • 旧方法(SFT):手把手教步骤 → 需要详细引导
  • 新模型(RL):给题目自己创作 → 讨厌被指手画脚

就像你教大学生写论文时,如果还像教小学生那样"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发挥,这就是为什么老方法在新模型上效果变差的根本原因。

二、新规则:只说"画什么",不说"怎么画"

2.1 起点设计:把任务说明白

用"隐式→显式"调节清晰度:

[隐式]           →          [显式]
"帮我写邮件"     →    "给合作方王总的项目延期告知邮件"

实战技巧:

场景越复杂,越要往右滑动

涉及专业领域时,至少滑动到中线位置

例:对法律合同修改需求,至少要说明:"审查XX租赁合同中的责任条款"

2.2 终点设计:把要求说高级

用"抽象阶梯"控制创意空间:

[抽象]           →          [具体]
"有趣的故事"     →    "800字悬疑短篇,结局反转"

创意类任务,保持在中线左侧(给AI发挥空间)

专业类任务,定位在中线右侧(确保准确性)

特殊的要求,直接说明格式/禁忌("不要使用专业术语")

三、高手都在用的组合拳

3.1 最佳实践模板

[起点] 任务背景 + 核心需求
[终点] 风格方向 + 质量要求

真实案例对比:

  • 旧方法:"请帮我撰写xx产品文案,先突出xx功能,再讲对xx群体的用户体验,最后加入促销信息"
  • 新方法:
    [起点] 为智能手表撰写电商详情页文案
    [终点] 科技感与生活气息结合,让上班族妈妈群体产生共鸣
    

3.2 指南

❌ 不推荐:

  • 插入思考步骤("请先分析...再总结...")
  • 展示完整示例(会限制AI的创作路径)
  • 使用引导性提问("你觉得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 推荐姿势:

  • 用"我希望..."直接表达诉求
  • 给参考方向而非具体例子("类似科普文章的风格")
  • 设置创意边界("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加入幽默元素")

四、实战演示

1 会议纪要整理

[起点] 45分钟产品讨论会录音(含技术部与市场部争论)
[终点] 提炼3个关键决策点,用非技术人员能理解的方式呈现

2 商业分析

[起点] 某奶茶品牌近三年财报数据 + 行业研报摘要
[终点] 给投资人的风险评估报告,突出下沉市场机会

3 创意写作

[起点] 西游记取经团队来到2024年深圳科技园
[终点] 3000字职场寓言小说,每个角色对应现代职场困境

五、小贴士

  1. Temperature值调节:复杂任务调低(0.3-0.6),创意任务调高(0.7-1.0)
  2. 渐进式优化:先获取初稿,再追加细化要求,但不要过多追问

把AI当作聪明的新同事——告诉TA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然后给TA发挥空间。

同样的提示词,不同的Temperature

DeepSeek-R1官网不回应可以使用免费的硅基流动

硅基流动登录我用着速度很快https://cloud.siliconflow.cn/i/HIDjC75a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