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TB的DeepSeek资料,留给爱学习的朋友
花费一周时间汇总整理了1TB的DeepSeek资料,只给爱学习的朋友免费获取,放在网盘里吃灰的朋友就不要来了,内容附网盘有视频+pdf文档+工具。
最近总有人问我:现在学AI晚不晚?我的答案永远一样——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更何况,DeepSeek这类工具的出现,已经把入局门槛砸到地板价:
- 不需要买显卡,网页登录就能用
- 不需要记指令,像发微信一样对话
- 甚至不需要完整思路,它能帮你完善逻辑漏洞
你不必成为技术专家,但必须成为“会驾驶AI的人”。
(花费一周时间汇总整理了1TB的DeepSeek资料,爱学习的朋友可免费获取,内容附网盘有视频+pdf文档+工具)
飞书文档地址:Docshttps://ncncv6w4h3fq.feishu.cn/wiki/TdLlwY66YirLXbkDP7ocpSxTncc
这就像二十年前有人教你怎么用搜索引擎,十年前教你怎么玩转微信生态。DeepSeek最革命性的突破,在于把“黑科技”变成了“自来水”——不需要懂代码,不需要数学公式,就像你教老家父母用手机支付那样简单。输入“帮我写一份抖音口播文案”,它能给你10种不同风格的选择;上传店铺销售数据,它能告诉你下周该主推防晒衣还是雨伞;甚至你说“用刘德华的语气夸夸我的新产品”,它都能给你惊喜。
但绝大多数人死在了认知闭环里。他们用“现在工作用不上”“学习成本太高”自我麻痹,却选择性忽略三个事实:
- 所有行业都在AI化: 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用AI语音叫卖:“扫码支付送香菜”,你办公室的那点经验壁垒还能撑多久?
- 能力折旧周期缩短到18个月: 五年前微信排版是核心竞争力,现在ChatGPT写的文章能直接同步到百家号。
- 跨界打劫成为常态: 那个用DeepSeek做跨境选品的00后,可能昨天还在送外卖。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凌晨两点,杭州某跨境电商公司的办公室里,李婷还在机械地调整着商品详情页的标题。这是她入行第七年,曾经引以为傲的“爆款嗅觉”在直播间算法推荐的时代早已失灵。她不知道的是,隔壁工位的实习生刚用DeepSeek生成50组标题,后台点击率最高的那个,只用了3秒。
三天后,李婷收到人事部的约谈通知。主管说话很委婉,但屏幕上那份“AI辅助运营效率对比表”像一记重锤——她的月产出量,不到实习生的三分之一。
这不是某个科幻电影的桥段。过去18个月,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李婷”:上海的十年外贸老将被AI邮件系统优化下岗,北京的资深文案因为不会用AI写脚本薪资拦腰斩断,深圳的实体店主守着冷清的门店,眼睁睁看着隔壁奶茶店用AI分析出的“爆款配方”排起长队……
时代的耳光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当你在纠结“要不要学AI”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用DeepSeek改写了人生剧本——
广州95后宝妈陈露,靠着DeepSeek分析母婴社群数据,三个月搭建起20万精准用户的私域流量池;河北小镇青年王浩,用AI生成外贸独立站内容,零基础切入跨境电商,首月流水破12万美元;就连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叔,都开始用AI预测第二天该准备多少面糊——“误差不超过10张饼”,他得意地晃了晃手机。
这世界正在发生一场残酷的“认知折叠”。你以为AI还是实验室里的遥远概念?殊不知它早已渗透到外卖骑手的路线规划、奶茶店的库存管理、抖音爆款视频的脚本撰写。那些嘴上说着“等我忙完这阵就学”的人,正在经历温水煮青蛙式的淘汰——公司不会正式通知你被AI取代,只会让你的KPI越来越难完成,让你的加班越来越长,直到某天晨会上,老板轻描淡写地说:“小张,这个项目让AI组接手吧。”
为什么我劝你此刻就要抓住DeepSeek?因为这场变革的速度远超所有人想象。
上个月参加某国际电商平台的闭门会,一组数据让我脊背发凉:使用AI工具的商家,选品周期从15天压缩到8小时,广告投放ROI平均提升40%,客服响应速度提速6倍。更可怕的是,这种差距不是线性拉大,而是指数级裂变——当你还在手动分析Excel表格时,竞争对手的AI已经迭代了20个版本。
朋友老周的教训值得所有人警醒。作为从业十二年的品牌设计师,他曾坚信“机器不懂审美”。直到甲方把LOGO设计需求丢给AI工具,8分钟生成200套方案,当他还在纠结渐变色时,对方已经拿着AI产出的方案签约。现在他白天跑滴滴,晚上恶补AI设计课,微信签名改成了:“46岁,归零重生。”
时代碾碎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上周末我让公司00后实习生用DeepSeek写直播话术,这个会计专业的姑娘边学边用,两天产出的话术转化率比三年经验的运营还高15%。她笑嘻嘻地说:“楠姐,我感觉自己开了外挂。”
是的,这就是现实。当你在焦虑“AI会不会抢饭碗”时,聪明人早已把AI变成自己的“第二大脑”。那些你以为需要十年积累的行业洞察、需要百万学费的商学院思维、需要日夜煎熬的创意灵感,现在可能就是一个精准指令的距离。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你可以继续观望,可以继续刷着“AI取代人类”的短视频找安慰,可以继续在深夜加班时安慰自己“至少我还有工作”。但请记住,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地里标好价格——这个价格可能是你明年被降薪的30%,可能是后年转行跑外卖的无奈,更可能是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积累了半辈子的经验,在AI眼里不过是几毫秒就能复制的数据。
别等到失业那天才懂什么叫“时代抛弃你时连声再见都没有”。
此刻,打开DeepSeek的界面,就是你对抗不确定性的最佳武器。
— THE END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