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学习计划

2. 知识讲解

3. 读书笔记整理

4. 写作指导

5. 作文润色

6. 备考建议

7. 学习资源推荐

8. 学习方法改进

9. 复杂知识简化

10. 课程设计

11. 差异化教学

12. 家校矛盾调解

13. 快速备课

14. 教育技术应用


1. 学习计划

提示词 

请设计一个为期半年的Python编程学习计划,目标是掌握Python基础语法和数据分析技能。学习计划应包括学习资源推荐、学习进度安排、项目实践等内容。

设计原理:基于的课程大纲设计逻辑,明确时间跨度、学科模块、认知规律,并强调成果的可执行性。

DeepSeek:


2. 知识讲解

提示词:  

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科学老师,擅长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科学概念。请你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解‘水的循环’这一自然现象。使用‘水的旅行’作为类比,将水循环的各个阶段比喻成水在不同地方的冒险经历,例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设计一个互动环节,例如提问或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理解。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设计原理:遵循的"角色+任务+要求+效果"结构,融入具象化类比和互动元素。


3. 读书笔记整理

提示词:  

请整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聚焦阅读层次、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目标、阅读笔记等核心维度,并使用思维导图形式输出。使用关键词、符号、缩写等,提升信息密度。

设计原理:聚焦核心维度并限定输出形式,提升信息密度。


4. 写作指导

提示词:  

请为职场人士提供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文写作指导。提供案例支撑,包括范文、片段和技巧,并构建一个结构化的写作框架,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

设计原理:结合的任务明确性与案例支撑要求,构建结构化写作框架。


5. 作文润色

提示词:  

请对一篇描写秋景的初中生作文进行润色,重点升级颜色描述(如将'黄色'改为'琥珀色'),并添加通感修辞手法,使文章达到800字左右且符合中考一类文评分标准。

设计原理:依据的精准用词原则,明确修辞升级方向和字数规范。


6. 备考建议

提示词:  

请为高三文科生制定地理学科考前30天冲刺方案,包含高频考点图谱、错题归因分析表及每日30分钟碎片时间利用策略,重点突破等值线判读难点。

设计原理:参考的对策提示词维度,融合时间管理与专项突破。


7. 学习资源推荐

提示词:  

请为准备考研的大学生推荐一些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站、课程等。推荐时请重点关注资源的权威性、实用性和适配性。

设计原理:依据的筛选标准,强调资源多样性与教学法适配。


8. 学习方法改进

提示词:  

请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学情数据,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拆解问题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例如增加听力练习、使用单词记忆软件、参加英语角等。最后,跟踪改进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设计原理:基于的问题拆解框架,关联具体学情数据。


9. 复杂知识简化

提示词:  

请将‘光合作用’这一复杂知识简化,并设计一个教学方案。首先,将光合作用分解成概念定义、关键原理、应用场景等模块。然后,控制每个模块的信息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进行讲解。最后,设计提问、练习、讨论等互动环节,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设计原理:采用的任务分解策略,限定认知负荷与交互形式。


10. 课程设计

提示词:  

请设计一门Python编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并传递科技向善的价值观。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价值观培养。

设计原理:依据的核心要素,融合理论实践与价值观培养。


11. 差异化教学

提示词:  

请为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分层教学活动:A层(基础组)侧重词汇图谱构建,B层(提高组)开展文本结构分析,C层(拓展组)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需说明各层衔接策略。 

设计原理:参考的分层任务设计,强调教学连贯性。


12. 家校矛盾调解

提示词:  

请为班主任设计家校沟通方案,针对学生沉迷短视频导致成绩下滑的问题,运用'三明治沟通法'起草给家长的建议书,包含现状描述、专业建议和协作机制。

设计原理:整合的沟通技巧,构建问题解决闭环。


13. 快速备课

提示词:  

请为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设计15分钟微课脚本,要求包含情景剧表演设计、关键问题链和跨学科(历史+物理)知识拓展环节。

设计原理:基于的时间管理方法,强化课堂生成性。


14. 教育技术应用

提示词:  

请设计一个将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案,目标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技术工具,例如在线写作平台,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设计原理:基于的工具适配原则,构建教学闭环。


提示词设计方法论:  

  • 角色定位:明确AI的专家身份(如"学习规划师"、"小学科学老师")  
  • 任务拆解:使用5W1H法则细化需求(如"30天冲刺方案"包含时间/内容/策略)  
  • 输出规范:限定格式(模板/字数/图表)、认知层级(记忆/应用/评价)  
  • 认知支架:融入学习科学原理(如艾宾浩斯曲线、CPA教学法)  
  • 迭代机制:预留调整空间(如"如需调整请说明具体需求")

通过系统化提示词设计,教师可精准获取符合教学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教育效能。建议在实际使用时结合具体学情进行参数微调,并通过多轮对话优化输出结果。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