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为什么选择蒸馏模型?一文彻底搞懂大模型蒸馏技术
我们看到,DeepSeek 提供了 7B、8B、14B、32B 等多个中小参数量模型,类似地,Qwen(1.5B、3B、7B、14B、32B)和 Llama(7B、13B、34B)也发布了多个中小参数量模型。然而,它们的生成方式有所不同:DeepSeek 是先训练一个超大参数模型,然后通过蒸馏的方式提供小参数量模型;而其他模型则是通过优化训练过程和模型架构来实现。那么,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差异?Dee
一、前言
我们看到,DeepSeek 提供了 7B、8B、14B、32B 等多个中小参数量模型,类似地,Qwen(1.5B、3B、7B、14B、32B)和 Llama(7B、13B、34B)也发布了多个中小参数量模型。然而,它们的生成方式有所不同:DeepSeek 是先训练一个超大参数模型,然后通过蒸馏的方式提供小参数量模型;而其他模型则是通过优化训练过程和模型架构来实现。
那么,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差异? DeepSeek 为什么选择蒸馏模型?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大模型蒸馏?它诞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 DeepSeek 选择通过蒸馏模式来提供中小参数量模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具体实现的?通过这些问题,让读者能搞懂大模型蒸馏技术。
二、什么是大模型蒸馏?
大模型蒸馏的定义
大模型蒸馏(Model Distillation)是一种将大型、复杂模型(通常称为“教师模型”)的知识转移到小型、简单模型(通常称为“学生模型”)的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模仿教师模型的输出,使学生模型在保持较高性能的同时,显著减少模型的大小和计算复杂度。
举个例子:
想象你是一个老师(教师模型),你要教一个学生(学生模型)如何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你告诉学生每个步骤的解题思路,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虽然学生的最终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通过学习你的思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甚至能够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直接接触到你的最终答案,而是通过你给出的“软答案”学习。
为什么会出现大模型蒸馏?
大模型蒸馏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大规模模型(例如 GPT、Llama、DeepSeek 等)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需求。尽管这些大模型在性能上很强悍,但是在使用时资源消耗大成本高,蒸馏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来的,蒸馏也是一种大模型优化的技术手段,资源消耗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
1、计算资源
大模型通常具有非常庞大的参数量,可能达到数十亿、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参数,这导致了以下问题,训练成本高昂:训练这样的大模型需要极为强大的计算资源,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并且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推理速度慢:在实际应用中,大模型往往无法实时响应请求,因为它们的计算需求过于庞大。蒸馏技术通过将大模型的知识迁移到小模型上,能够在保持较高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减少计算开销。这样,即使是硬件资源有限的环境,也能实现高效的推理和部署。
2、推理时的内存和存储资源
大模型在推理时不仅需要大量计算资源,还需要极其庞大的内存和存储空间。例如,在推理时,大模型可能需要占用几十 GB 甚至上百 GB 的内存,这对很多设备(如 PC、手机、嵌入式设备)来说是不现实的。蒸馏技术通过压缩模型大小,可以让小模型在保持大模型性能的情况下,显著减少内存和存储的需求,使其更适合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运行。
三、Deepseek 为什么要蒸馏大模型而其他厂商没有?
从官方发布材料上看,在Deepseek之前,主流的开源大模型 Qwen、Llama等都没有正式发布蒸馏大模型,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先来看看模型蒸馏的好处
我说下结论:
假如有 7B 参数量的模型 A 和 B,两者的模型结构完全相同,其中 A 是通过模型蒸馏得到的(教师模型能力很强),而 B 是从零开始训练的,那么 A 的表现通常会比 B 好, 理由如下:
1、蒸馏的知识迁移优势
-
模型 A 是通过蒸馏从一个更大、更强的模型(教师模型)中获得知识的。蒸馏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复制大模型的输出,而是让小模型学习到大模型的决策过程、内部表示和隐含知识。这样,模型 A 在训练过程中能够 接收到更多的高质量指导,尤其是在复杂的推理、模式识别和特征提取方面。
-
通过蒸馏,模型 A 实际上学会了一个已经“成熟”的模型的很多优点,比如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处理边缘情况的能力以及通过大量训练积累的 先验知识,这些是从零训练的模型(B)很难在同样的数据量和训练时间下学到的。
2、训练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在模型 B 的训练过程中,它是从随机初始化开始的,没有任何先前的知识。它的每一个参数都是从头开始学习,可能需要更多的训练数据和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接近其理论上的最优状态。
-
与之对比,模型 A 通过蒸馏直接从教师模型(通常具有强大的能力)中学习。这意味着模型 A 的学习过程是高效的,它利用教师模型的“智慧”来进行学习,在较少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下可能就能表现得很好。
3、大模型的泛化能力
-
大模型(即教师模型)通常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因为它是在大量的数据上训练出来的。通过蒸馏,小模型(A)能够继承教师模型的一部分泛化能力,尤其是在不确定的、少见的模式识别上,这对于提高模型的性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
模型B从零开始,缺乏这种来自大模型的“润色”或高质量的指导,因此在面对复杂的、边缘的或数据稀缺的任务时,B 模型的表现可能会较差,尤其是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
说明一下,在做模型蒸馏时,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的架构可以不同。蒸馏的核心在于将教师模型的知识(如输出分布或中间特征)传递给学生模型,而不是直接复制其架构。这种灵活性使得蒸馏可以应用于不同架构的模型之间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全套的《AI大模型零基础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位老师(教师模型)和两个学生(A 学生 和 B 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
-
教师模型: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擅长写作,能够清晰地讲解写作技巧,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
A 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来学习写作,即直接观察老师的写作过程,并模仿老师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
B 学生:通过“自学”来学习写作,即自己阅读大量范闻,尝试总结写作技巧,但没有老师的直接指导。
学习过程
A 学生(模型蒸馏)—有老师指导
1、模仿老师的写作:A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写作过程,学习如何构思、组织段落、使用修辞手法等。
2、接受反馈:老师会为A学生的作文提供详细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3、逐步优化:A 学生根据老师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最终写出接近老师水平的作文。
B 学生(从零训练)—自学
1、阅读大量范文:B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优秀作文,尝试总结写作技巧。
2、自己摸索:B 学生没有老师的直接指导,只能通过试错来学习,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3、逐步改进:B 学生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写作水平,但进步速度较慢,且可能无法达到老师的高度
通常情况下在这个场景中,A学生(蒸馏模型)通过模仿老师的写作技巧和接受反馈和指导,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写作能力,最终表现优于 B 学生(从零训练的模型)。这说明了蒸馏模型的优势:通过继承大模型的知识和能力,小模型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性能。
其他大模型为什么以前没有使用?
笔者说下自己的看法:
1、模型设计理念的差异
-
Qwen 和 Llama 系列的设计目标通常更加注重大规模模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不是直接针对压缩和蒸馏。许多开发团队,特别是在 Meta和 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关注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基础模型,尤其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任务需求,因此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把蒸馏作为模型的核心优化手段。
-
DeepSeek 则在一开始就强调了模型的高效性与适应性,尤其是在计算资源受限和需要高效推理的场景中,这可能促使了他们在发布初期就同时发布了蒸馏版本。蒸馏不仅帮助模型提高了性能,而且有效地减小了推理成本,非常符合在实际应用中对大模型高效推理的需求。
2、实际应用需求的差异
-
Qwen 和 Llama 的推出时主要面向的是大规模计算资源充足的环境,例如大型云服务器集群,因此它们的开发可能更侧重于提升模型的多任务能力和通用性,而蒸馏本身并不是它们最优先考虑的优化方向。换句话说,这些大模型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多任务、跨领域的能力,可能认为蒸馏并不是最急需的优化策略。
-
与此相比,DeepSeek 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推理效率和实际部署中的计算限制问题,这使得蒸馏技术成为其开发的核心之一。蒸馏不仅能够减小模型体积,还能在大规模推理中降低延迟和计算开销。
说到底是大厂人多钱多,起步早,走的是重型装备路线;Deepseek 是小厂,资源有限,走的是轻巧路线。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实现更强的模型能力,蒸馏模型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大模型是如何做蒸馏的?
这里简要说下关键的几个步骤
前置条件:用于蒸馏的教师模型已经就绪
第一步:准备训练数据阶段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用教师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软标签, 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考试的时候先把试卷发给老师做,老师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先写出来。
1、准备原始数据集 --》 对应试卷
用于训练的数据,例如文本、图像或其他类型的数据。
注意:这些数据是用于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的输入
2、教师模型生成数据(软标签) --> 对应解题思路和答案
将上述准备的原始数据集输入到教师模型中,教师模型会输出数据(软标签)。通常是概率分布(例如,对于分类任务,每个类别的概率值)。软标签包含了教师模型的知识,学生模型需要学习这些知识。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文本分类任务,原始训练数据是“这部电影很棒”,任务是判断情感是正面还是负面
教师模型的输入:“这部电影很棒”。
经过处理后输出数据(软标签):[正面: 0.88, 负面: 0.12]。相当于是解题思路和答案
下一步学生模型训练需要的数据是类似下这个配对数据 ,简单理解为左边是问题,右边是解题思路和答案
“这部电影很棒“ <—> 目标:[正面: 0.88, 负面: 0.12]
第二步:开始训练
输入数据输入:
将原始数据(例如“这部电影很棒”)输入到学生模型中。
答案:教师模型生成的软标签 [正面: 0.88, 负面: 0.12]。
学生模型接收输入数据,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生成预测概率分布。学生模型的输出可能是 [正面: 0.88, 负面: 0.11]。
计算损失
使用损失函数(如 KL 散度)比较学生模型的输出与目标软标签(答案)之间的差异(Loss)。
反向传播
根据损失值,计算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的梯度。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将梯度从输出层传递到输入层,逐层更新模型的参数。
参数更新
使用优化器(如 SGD、Adam)根据梯度更新学生模型的参数,使损失值逐渐减小。目标是通过多次迭代,让学生模型的输出越来越接近软标签。
这里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在对 DeepSeek 进行蒸馏时,用于蒸馏的教师模型和通过互联网访问的普通模型是一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用于蒸馏的教师模型和实际部署的模型通常是不同的,
尽管它们可能基于相同的架构。教师模型通常更大、更复杂,主要用于生成软标签,为蒸馏提供指导。而部署模型则更注重效率,通常会经过量化、剪枝等优化,直接输出文字(针对生成式任务)或具体类别(针对分类任务)。简单来说,教师模型需要尽可能保持原始状态,具备全面的能力(“老师要啥都会”),而部署模型则是面向具体任务进行优化,不需要的部分可以去掉。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保证100%免费】🆓
对于0基础小白入门:
如果你是零基础小白,想快速入门大模型是可以考虑的。
一方面是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内容更全面更集中。
二方面是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规划好学习计划和方向。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1.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AI大模型的同学,我们帮你准备了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路线,大家跟着这个大的方向学习准没问题。(全套教程扫描领取哈)
👉2.AGI大模型配套视频👈
很多朋友都不喜欢晦涩的文字,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视频教程,每个章节都是当前板块的精华浓缩。
👉3.大模型实际应用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全套教程扫描领取哈)
👉4.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PPT👈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全套教程扫描领取哈)
👉5.大模型经典学习电子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全套教程扫描领取哈)
👉6.大模型面试题&答案👈
截至目前大模型已经超过200个,在大模型纵横的时代,不仅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卷,就连大模型相关的岗位和面试也开始越来越卷了。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上车大模型算法赛道,我总结了大模型常考的面试题。(全套教程扫描领取哈)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
这份完整版的 AI 大模型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