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随想录之1143.最长公共子序列

背景

在做完华为机试牛客刷题之HJ75 公共子串计算后发现了1143.最长公共子序列,看了代码随想录的视频解释后还是不能理解dp[i][j] = Math.max(dp[i-1][j], dp[i][j-1]);这段代码,于是把代码喂给deepseek后根据深度思考内容得到了理解,在这里分享一下:

深度思考内容(加粗内容为重点)

首先,代码定义了一个Solution类,里面有一个方法longestCommonSubsequence,参数是两个字符串text1和text2。方法内部创建了一个二维数组dp,大小为text1的长度加1乘text2的长度加1。然后通过双重循环遍历这两个字符串,填充dp数组。最后返回dp[text1.length()][text2.length()]的值作为结果。

接下来,我需要理解dp数组的含义。根据动态规划的思想,dp[i][j]应该表示text1的前i个字符和text2的前j个字符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对吗?比如,当i=0或j=0时,表示其中一个字符串为空,所以LCS长度为0。这应该是初始化的部分,但代码中并没有显式初始化,可能是因为Java数组默认初始化为0。所以,dp[0][j]和dp[i][0]都是0,这没问题。

然后是两个嵌套的循环。外层循环遍历text1的每个字符,从i=1到i<=text1.length()。内层循环遍历text2的每个字符,从j=1到j<=text2.length()。这里i和j都是从1开始的,所以需要取text1.charAt(i-1)和text2.charAt(j-1)来获取当前字符。这是因为数组的索引从0开始,而i和j从1开始,对应字符串中的前i或前j个字符。

接下来,如果当前字符char1和char2相等的话,dp[i][j]就等于dp[i-1][j-1]加1。这个逻辑是,如果当前字符相同,那么它们可以加入到之前的LCS中,所以长度加1。比如,假设text1的前i-1和text2的前j-1的LCS长度是k,那么加上当前相同的字符后,长度就是k+1。

如果当前字符不相等,那么dp[i][j]等于dp[i-1][j]和dp[i][j-1]中的较大者。这表示当前字符不同,无法同时包含两个字符到LCS中,只能取其中一个方向的最大值。比如,要么不考虑text1的当前字符(取dp[i-1][j]),要么不考虑text2的当前字符(取dp[i][j-1])。

这样,整个dp数组填充完毕后,最后一个元素dp[m][n]就是text1和text2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另外,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如何?这里用了二维数组,空间复杂度是O(mn),而时间复杂度也是O(mn),因为双重循环遍历所有字符。

总结,这段代码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动态规划,通过填充一个二维数组来记录每一步的最优解,最终得到两个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关键点在于状态转移方程的处理,即当前字符是否相等时的不同处理方式。

详细解释和示例


1. 正确的示例选择

为了准确说明问题,我们选择两个有共同字符的字符串:

  • 字符串1"abcde"
  • 字符串2"ace"

它们的 最长公共子序列(LCS)"ace",长度为 3


2. 动态规划表格构建

我们通过表格逐步计算每个子问题的解。表格的行表示字符串2的字符,列表示字符串1的字符。索引从 1 开始(索引 0 表示空字符串)。

初始表格
a b c d e
0 0 0 0 0 0 0
a 0
c 0
e 0
逐步填表
  1. 第1行(字符串2的字符 a

    • 比较字符串1的每个字符与 a
      • i=1(字符 a):匹配,dp[1][1] = dp[0][0] + 1 = 1
      • 其他列:不匹配,取左或上的最大值(均为0)。
    a b c d e
    0 0 0 0 0 0 0
    a 0 1 1 1 1 1
  2. 第2行(字符串2的字符 c

    • 比较字符串1的每个字符与 c
      • i=3(字符 c):匹配,dp[2][3] = dp[1][2] + 1 = 1 + 1 = 2
      • 其他列:取左或上的最大值。
    a b c d e
    0 0 0 0 0 0 0
    a 0 1 1 1 1 1
    c 0 1 1 2 2 2
  3. 第3行(字符串2的字符 e

    • 比较字符串1的每个字符与 e
      • i=5(字符 e):匹配,dp[3][5] = dp[2][4] + 1 = 2 + 1 = 3
      • 其他列:取左或上的最大值。
    a b c d e
    0 0 0 0 0 0 0
    a 0 1 1 1 1 1
    c 0 1 1 2 2 2
    e 0 1 1 2 2 3

3. 关键步骤说明

  • i=3(字符 c)和 j=2(字符 c)时

    • 字符串1的第3个字符是 c,字符串2的第2个字符是 c
    • 匹配成功,长度更新为 dp[1][1] + 1 = 1 + 1 = 2
  • i=5(字符 e)和 j=3(字符 e)时

    • 字符串1的第5个字符是 e,字符串2的第3个字符是 e
    • 匹配成功,长度更新为 dp[2][2] + 1 = 2 + 1 = 3

4. 代码与表格的对应

for (int i = 1; i <= text1.length(); i++) {
    char char1 = text1.charAt(i - 1);
    for (int j = 1; j <= text2.length(); j++) {
        char char2 = text2.charAt(j - 1);
        if (char1 == char2) {
            dp[i][j] = dp[i-1][j-1] + 1; // 左上角值 + 1
        } else {
            dp[i][j] = Math.max(dp[i-1][j], dp[i][j-1]); // 取左或上的最大值
        }
    }
}
  • 索引处理ij1 开始,对应字符串的 charAt(i-1)charAt(j-1)
  • 表格填充:每个单元格 dp[i][j] 的计算依赖左、上、左上三个方向的值。

5. 完整代码

/*
	二维dp数组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ongestCommonSubsequence(String text1, String text2) {
        // char[] char1 = text1.toCharArray();
        // char[] char2 = text2.toCharArray();
	// 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先把text1, text2 轉成char[],之後就不需要有這麼多爲了處理字串的調整
	// 就可以和卡哥的code更一致
 	
        int[][] dp = new int[text1.length() + 1][text2.length() + 1]; // 先对dp数组做初始化操作
        for (int i = 1 ; i <= text1.length() ; i++) {
            char char1 = text1.charAt(i - 1);
            for (int j = 1; j <= text2.length(); j++) {
                char char2 = text2.charAt(j - 1);
                if (char1 == char2) { // 开始列出状态转移方程
                    dp[i][j] = dp[i - 1][j - 1] + 1;
                } else {
                    dp[i][j] = Math.max(dp[i - 1][j], dp[i][j - 1]);
                }
            }
        }
        return dp[text1.length()][text2.length()];
    }
}
Logo

欢迎加入DeepSeek 技术社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AI技术的奥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