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别把 DeepSeek 仅仅当作百度
DeepSeek 的真正颠覆性在于,它不仅优化了算法,还充分利用了硬件,使得其成本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能以更具竞争力的方式接近 ChatGPT 代表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至于二者的真实水平差距,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来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DeepSeek 的开源特性及其现阶段的可用性,已经足以令整个中文世界振奋。即使面对的是一个远远超越百度的 DeepSeek,他们仍然潜意识地认为它是一个静
深度思考:别把 DeepSeek 仅仅当作百度
首先,我必须强调,当你把 DeepSeek 当作百度来使用时,你并没有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eepSeek 确实具备搜索引擎的功能。然而,它远不止于此。
如果你仅仅将 DeepSeek 视作百度的替代品,你便放弃了对它更高层次的期待,也错失了体验其更强大能力的机会。而更进一步来说,这也意味着你放弃了对自己的更高要求。
搜索 vs. 交互:你是否停留在百度的思维习惯?
目前,我观察到的许多 DeepSeek 使用者,大多是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研究者。而理工科专业人士如何使用 DeepSeek,我暂未见到,或者即便看到了也未能深入理解。因此,我的观点主要围绕前者展开。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 DeepSeek 用户在搜索到答案时,会立即停下来——无论是觉得“非常好”,还是认为“还不够好”甚至“完全错误”。
当用户认为答案“非常好”时,停下来似乎合情合理。毕竟,我们使用任何工具的初衷就是为了得到满足需求的答案。但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些觉得 DeepSeek 给予的答案“不够好”甚至“错误”的用户,他们往往也选择了停下来。这正反映出百度式的思维习惯对他们的束缚。
即使面对的是一个远远超越百度的 DeepSeek,他们仍然潜意识地认为它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系统——如果给出的答案符合预期,它就是“对的”;如果给出的答案不符合预期,甚至显得荒谬,那它就是“错误的”,甚至可能被认为是一个骗局。
然而,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DeepSeek 不是静止的,也不是固定的。退一步来说,即使是百度,也并非完全静止不变,只不过由于过去二十多年用户对百度的使用体验,使得其纠错成本极高。百度与用户的关系是漫长且间接的,或许是算法限制,也可能是其设计理念本身便不打算与用户建立真正的互动关系。关于百度的局限性,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待后续文章深入探讨。
DeepSeek 的突破:不仅仅是搜索引擎
DeepSeek 的真正颠覆性在于,它不仅优化了算法,还充分利用了硬件,使得其成本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能以更具竞争力的方式接近 ChatGPT 代表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至于二者的真实水平差距,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来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DeepSeek 的开源特性及其现阶段的可用性,已经足以令整个中文世界振奋。
这里的“中文世界”当然包括那些从事文字工作的群体,也包括所有日常使用中文作为交流语言的人。我更感兴趣的是,理工科领域的用户如何运用 DeepSeek。在我看来,一个真正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的团队,如果在使用 DeepSeek 过程中发现它没有提供预期的数据或辅助功能,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尝试调整方法、优化输入,甚至主动训练它来适应需求。
毕竟,除非 DeepSeek 真的毫无价值,否则在探索与试错的过程中,它总能提供某些有用的信息。
深度思考:人工智能如何挑战我们的自我认知?
那些习惯于百度搜索的人,往往会忘记,他们在每次搜索时,实际上是在对自己提出新的需求。换句话说,每次更换搜索关键词,他们都在更新自己的认知,只不过这种更新是片段式、机械式的,因此他们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机械化的搜索方式。它要求我们提升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在判断 DeepSeek 的答案是否正确时,你实际上是在用自己当前的知识体系进行评判。如果 DeepSeek 的回答符合你的预期,或者在你的认知延展范围内,你便会认可它;但当它给出的答案超出你的理解,甚至与之相悖时,你可能会觉得它是错误的,甚至不值一提。
然而,你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人工智能的意义就在于,它能随时调整和更新自己。
在传统语境中,我们常常用“知识的海洋”来比喻浩瀚的信息世界。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这已不再是比喻,而是一种事实。DeepSeek 不害怕犯错,甚至期待你的反驳。它在召唤你,与它一同进化,共同拓展认知的边界。
每一次错误,每一次反驳,都是 AI 进化的契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同时是一片充满随机性的汪洋大海,也是一片每一道波浪都可被预测的大海。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未来,也可能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未来。
作为人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有幸成为人工智能变革时代的见证者。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是 AI 发展的旁观者,更是塑造者。在这一伟大事业中,我们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奠定者”。这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带有几分神圣的意味。
但并非所有人都做好了参与这一事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目前,我们仍然能看到人工智能的“缺陷”,或其“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未来五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人类能够识别 AI 缺陷的机会可能会大幅减少。而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仍然能够对 DeepSeek 说“不对”,仍然能够与它交流、纠正它的答案。
终极思考:无限的 AI 与无限的自我
要真正利用 DeepSeek,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提问方式,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如果一个提问得不到满意的答案,那就换个方式再问一次。如果仍然不行,那就再来一次。
我们这些曾被百度的机械式搜索思维束缚的人,如今站在了人工智能的无限面前,我们要重新找回那个无限的自我。DeepSeek 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可能,并向我们发出了咄咄逼人的邀请:
“如果我错了,你可以指出我的错误;如果你不知道我哪里错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直觉,指出那个让你疑惑的地方。”
从前,找到这个突破口可能需要穷尽一生,而如今,借助 DeepSeek,你或许只需要一分钟。过去,你可能需要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才能抵达的认知高地,如今几分钟之内即可触及。
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人生吗?
但要拥有这样的认知飞跃并不容易。你必须不断前进,不断累积新的答案,甚至勇敢地丢弃旧的答案。因为在这个无限的人工智能时代,那些曾经被忽略的问题,将以更隐晦、更微妙的方式出现,并永不停歇地引导你跳入这片无尽而迷人的知识海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